諮商百科

  • facebook

離職前,先釐清這3個問題!


「老闆真的很討厭!」「什麼?今年又沒加薪?」「留在這裡實在沒有發展性,領完年終我就想走人。」
年關將近,對現況不滿或迷惘的工作者,想轉職的欲望蠢蠢欲動,許多工作者心裡有千百種理由,想著「不做了的人最大」,準備辭職信一丟、門一甩,一走了之。

「轉職,得考慮兩件事:一是你離職的理由夠正當嗎?二是你是否有徹底檢視過現狀,自己真的具備有離職、轉職的資格嗎? 」知名部落客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表示,多數人將轉職視為「一封離職信」就可以解決的事情,但事實上,這個決定牽涉到的是工作者人生職涯規畫的總和,如果輕率處理,很容易會讓未來的路愈走愈窄。畢竟「To quit, or not to quit, that is the question.」(辭職或留下,這是個重要的問題。)

無論你是為了薪水跳槽、想轉換領域去做「自己喜歡的事」,抑或是你根本還沒想過要做什麼,都是你還沒仔細檢視過自我的表徵。透過以下3個自我提問,有意轉職的人可以仔細審視自己想要離職原因,評估自己的年資與實力,再評斷現在提離職,是不是一個好選擇。

自問1:「非走不可嗎?」別為了小事倉促離職

假設工作者都是經過深慮、有一番抱負,才選擇進入目前任職的公司,如今想要離開,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請工作者再仔細想想,自己是不是落入了「為了大目標進入好公司,卻為了小事情選擇離開」的圈套裡?

「要清楚心裡的優先順序,是達成工作目標重要,還是惡主管重要?」陳力孑也點出了想離職者可能還沒想清楚的關鍵問題:儘管惡主管、薪資低、福利差,確實令人心煩,但是這些事真的讓你「不得不」離開嗎?「我們都相信,當初你是出於自願選擇這份工作,那麼現在你也應該把選擇離開的軸心,放在自己身上。」

另外,「轉職的人通常都過分美化新工作,醜化既有工作。」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觀察,工作者想轉職,多半是對既有工作生厭,當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,外在組織的拉力就會增強,對新工作產生過度期待,反而容易錯判情勢,讓自己再次進入另一個不符預期的工作環境當中,落入惡性循環,造成職涯發展停滯不前。

任何時刻,只要萌生離職的念頭,你都可以問問自己:「真的非走不可嗎?」「你是為了赴任下一個理想中的工作而離開?還是只是想要逃避現狀?」多想一下,真正的離職原因或許就會浮出水面。

自問2:「我有完整的年資嗎?」做不到1年的工作不及格

慮轉職時,專業及年資的累積,也是重要因素。

《異數》一書指出,許多頂尖人士都是投入了一萬個小時的努力,才精通一項專長。換算下來,你得在一個工作累積3到4年的資歷,才能體會這份工作的要領與樂趣。

奧雅國際顧問董事長楊士漢表示,從人資角度來看,在同一份工作擁有3年資歷,才能證明你在該領域中已經駕輕就熟、具穩定性,還擁有相當的人脈關係。「一份不到1年的工作資歷,在第一印象就是不及格的 。」

這並不是說,你得強逼自己在爛石頭上蹲3年。如果工作沒前景、忙到搞壞身體,你自然得另覓他處。只是,這也還不足以構成你立刻辭職的理由,因為沒想好下一步就貿然離職,你容易在待業期間「病急亂投醫」,「哪家要你,你就去哪家,導致職涯規畫混亂。」

因此,楊士漢建議,不如試著邊做邊找,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職涯無縫接軌,另一方面可以延長你的年資。

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分析,通常工作者要找到真正適合的工作,可能需要3~6個月,舊公司職務交接大概需要一個月,與其這段期間都在待業,不如留任現職,讓年資看起來更完整。
在一種情況下,工作者可以允許空窗待業,那就是你已經對這段時期有完整規畫,例如參加與下份工作相關的短期進修課程、研習等等,對你找下一份工作有實質的幫助。
「年資的積累,跟你的年紀也有密切關聯。」楊士漢坦言,社會普遍可以接受30歲以下的求職者,還在探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,一旦年過30,如果履歷表還是A工作做半年、B公司待了8個月,就很容易為自己貼上「沒定性」「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」的標籤。
在檢視是否離職的階段,你應該問問自己:「我是否擁有一份完整的年資?」「如果在轉職的過程中產生空窗期,我有做好規畫了嗎?」

自問3:「我有足夠能力轉職嗎?」讓自己在最好的狀態離開

有時候,想轉職也未必是討厭現職,可能是有更好的機會,也可能純粹是想換個環境,嘗試新的挑戰。在這種狀況下,什麼時機離開最恰當?

「最好的時機,應該在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、而你離開的決定,甚至會引起眾人惋惜的時候。 」楊士漢在《求職聖經》中舉例,某個任職於國際貿易公司的求職者,工作表現不錯,因為建議老闆進軍歐美市場未果,決定向外尋找其他機會,結果接連投履歷到幾家理想中的企業,都沒有下文。

在與對方溝通的過程中,楊士漢發現,對方確實擁有一定實力,但是他過去主要往來的客戶多半來自東南亞,忽略了東南亞與歐美市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。「你認為你擁有的,可能正是你欠缺的;你認為你有資格的,有可能其實天差地遠。」因此,客觀的評估你與理想工作之間的落差,會比著急的離職來得重要。 陳力孑建議,找出了落差之後,還要再為自己設定弭平落差的時間表,讓自己往更好的轉職方向邁進。

《換對工作,養活未來30年的自己》一書也提到類似的概念,工作者至少要花5年時間,讓一項專業變成自己的定位,把自己這個「產品」的口碑經營好,才有跳槽的好籌碼。即使你想了半天、聽了很多建議,還是真的很想換環境、換跑道,最好再問問自己:「我有足夠的能力轉職嗎?」「現職確實無法再讓我學到任何東西了嗎?」

轉載自:工作家論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