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百科

  • facebook

高等教育的優勢 30歲後才看得到


1966年日本新力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出版《學歷無用論》一書,一時洛陽紙貴,對於當年日本社會彌漫著要出人頭地得大學畢業,要飛黃騰達得上一流大學,他要大家反思:「學歷果真能左右人生的一切嗎?」

雖然盛田昭夫認為社會上如此重視學歷簡直是莫名其妙,但直到如今,不論日本、台灣或中國,多數人仍堅信擁有漂亮的學歷對未來的人生是有幫助的,因此唸大學、唸研究所的人愈來愈多,如今台灣在校園唸大學本科的學生已逾100萬人,唸碩士的也有18萬,至於攻讀博士的學子們也超過3萬人,十年間成長了1.3倍。

但近年隨著台灣經濟走下坡,許多人不免要問,唸大學花了這麼多錢,畢業後拿到的薪水真的會比較高嗎?在過去確實是如此,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「人力運用調查」顯示,1992年這些甫踏出大學校園的新鮮人(20-24歲)每月薪水2.3萬元,比同年齡僅具高中職學歷者多了1/4,但隨著大學生快速增加,2009年甫進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月薪僅2.0萬元,竟比高中職學歷者還少了1成,這是過去所沒有的現象。

許多甫踏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可能會感慨身不逢時,如果從薪水的角度來看,確實是如此,1999年甫踏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(20-24歲)薪水就高達2.8萬元,如今竟然只有2.0萬元,少了將近1/3,若再加上物價膨脹的因素,如今大學畢業生的實質薪資實在是少得可憐。

遙想20年前,擁有大學學歷者,一踏出校園就在職場上遙遙領先,不僅年輕時領先,到了中年以後領先幅度更高達8成,那個世代的大學生確實是令人稱羨的。但是,如今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愈來愈多,這個世代在履歷表填上大學、研究所已沒有太多光彩,在30歲以下,有沒有大學、研究所學歷,所拿的薪水已沒有顯著差別。

看到近年這些甫畢業的大學生,領著微薄的薪水,許多人不免有學歷無用的感慨,惟事實上,具有高學歷者初出茅廬的薪水固然每況愈下,但是隨著工作的歷練,升遷機會比人家多,到了30歲過後,優勢愈來愈明顯。查看今年最新的「人力運用調查」,可以發現高學歷者的薪水到了40歲以後已是其他人的1.9倍以上,與初入社會薪水少人家1成相比,自不可同日而語。

這樣看來,多讀些書還是有幫助的,雖然這些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一路下滑,但若能在大學的學程裡把邏輯搞通,讓一切知識了然於胸,又能培養好的性格,未來進入社會,隨著工作的歷練,隨著年歲的增長,收入將會比其他學歷者高出甚多。

不過,前述統計畢竟是平均數,有人走出校園一路風光,有人則時運不濟,惟歷年的調查呈現一個事實,那就是多讀書對人生總是有益的,也許說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俗氣了些,但從這二十多年來的人力運用調查顯示,確實如此。

當然,對於今天每年畢業23萬個大學生、5萬多碩士、3千多個博士,高學歷的人口密度愈來愈高,因此高學歷的失業人數也愈來愈多,甚至以往被視為低學歷才會出現的「長期失業」,如今也趨於高學歷化,當前十多萬失業逾1年的長期失業人口中,具大學學歷者已直逼3成,惟這絕不代表讀書無用。

學歷是讀書人的冠冕,在大學校園不好好讀書而僥倖得到的學歷,在今天的高學歷如過江之鯽的年代裡,確實如盛田昭夫所言,是無用的,但若能在大學認真作學問,這些年輕時習得的知識與哲學,在日後的人生中絕對是大有用處的,而這個法則不論今昔,是永遠不變的。